首页

美脚52

时间:2025-05-28 12:01:22 作者:祁连山下的高台荒漠与湿地共织西北生态美 浏览量:65429

  中新网徐州2月24日电(朱志庚)欢快的广场舞、热闹的猜灯谜、绚丽的揉铁花……农历正月十四晚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仇八庄百姓大舞台举办系列民俗活动闹元宵,过新年。十里八村的人们前来观看,一起回味传统的老年味。

四名壮汉共同揉起铁花,虎虎生风,现场如同神龙吐水。朱志庚 摄

  华灯初上,仇八庄的揉铁花爱好者们开始准备材料。一人抡起大锤砸碎烂锅片,铁片经碾压成碎丁,筛下杂质,掺和进盐粒后,包扎成一个个纸包,放在铺满木炭的铁笼里。“这就是一笼,从预热到铁花喷洒结束大约半个小时。”村民仇培峰一边忙活一边介绍。旁边的百姓大舞台播放着欢快的歌曲,村民自编的节目正在火热上演。

一篮铁花揉起来,黑夜间犹如游龙一般。朱志庚 摄

  “大伙看看舞台边的走廊,上面悬挂的每个灯笼都有一个谜语,只要猜对谜语,就可以奖励一个灯笼。”热心村民仇栋作为活动主持人,不时地邀请村民互动,现场热闹异常。

铁花揉起繁花沸腾。朱志庚 摄

  在一段欢快的开场舞中,活动正式开始。接下来的表演有豫剧、琴书,也有歌曲、舞蹈,节目精彩不断。“过年就该这样子,唱啊、跳啊,欢欢乐乐。还要有咱们这边传统的揉铁花表演。”72岁的村民仇培雨说,他小时候的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揉铁花是最让人期待观看的表演。后来,揉铁花慢慢消失,也是最近几年才被重新拾起来表演。

村民自办接地气的村晚,吸引了附近十里八村众多百姓自发前来观看。朱志庚 摄

  天色暗下来,揉铁花表演的时刻到了。四名壮年男子双手全部握在固定于地面、可旋转的铁柱上,一根铁绳拴在铁柱上头,另一头拴住铁笼,一名男子提着点燃的铁笼绕着铁柱奔跑,有了惯性后,男子松手和其他几人一起摇动铁柱,甩起铁笼。一圈、两圈、三圈……铁笼里的火苗越烧越旺,渐渐地火花飞溅,一粒粒烧红的铁屑落到地面,溅起星星点点的火花,现场美轮美奂,令人目不暇接。

百姓大舞台上的传统戏曲表演被众多平台现场直播。朱志庚 摄

  作为带头拾起揉铁花技艺的表演者,仇栋现场为大家讲解了本地揉铁花表演的历史。“我家上几辈人都会揉铁花,生活好起来以后,物资丰富,揉铁花开始无人问津。2016年,村里建设百姓大舞台,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重新拾起揉铁花表演。”他说,看到村民都爱看,心里很高兴,再多的付出都值得。

猜对灯谜的人可以奖励一个灯笼。朱志庚 摄

  “太漂亮了,以前都是在网上看的视频,没想到现场观看更有视觉冲击力。”住在丰县县城的王先生一家三口专门来到仇八庄观看揉铁花表演,他说,虽然天气寒冷,还跑了这么远的路过来,不过感觉不虚此行。

  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军表示,“这个活动是村民仇栋等人自费举办的村晚,节目也是村民本色出演,接地气的村晚更容易被百姓所接受。这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展现。”(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3年前学姐留下励志纸条”感动浙大

在评论家黄德海看来,《大田百禾》前后两辑写画人画事,颇多幽默笔触,另外三辑,或写童年记忆,或写成长经历,或写居住地西水墩的日常,俏皮、讽刺,是萧文亮画与文中明显的特点,但“他活络的文字里有些不变的坚持。”(完)

广州南沙三民岛恢复正常供水

唐晓阳:第一次去尼日利亚时,我跟着一个当地医生朋友去了他的村子。他见到这个人叫“妈妈”,没过几天见到另一个人也叫“妈妈”。我就问:到底哪个是你的亲妈妈。他说这无所谓,因为在他小时候,这些人都照顾他、给他吃的。对非洲人来讲,“亲生母亲”和“非亲生母亲”的区分,可能没有太大意义。有时候,他们还会特意弱化血缘关系和非血缘关系的区别。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将成立全球安全倡议研究中心

构建与新应用相配套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从新技术到新质生产力,还需要基于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适用于生产生活需求的各类新应用。新型基础设施是促进新应用不断涌现的重要支撑。要围绕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深化研究,遵循关键共性技术扩散和应用规律,既解决当下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又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对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乘数倍增效应。深入研究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要素一体化配置,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今日谈)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月至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固态电池、AI大模型等新技术研发应用进展顺利,中国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含量显著提升。伴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技术的进步,汽车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应用日益广泛。

费列罗中国一公司逃税被罚款超58万元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葛东波表示,上海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软硬件协同等方面,出台了支持大模型创新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他所指的是2023年发布的《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其内容涵盖实施大模型创新扶持计划、实施大模型示范应用推进计划等11条措施。其中指出,上海鼓励浦东新区、徐汇区等建立大模型生态集聚区,聚焦大模型研发和产业化加大支持力度。在人才方面,上海重点支持大模型相关紧缺技能人才落户;组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跨学科大模型人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